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资讯 > 正文

【热闻】如果文物会说话 两千年前龙舟竞渡有个“船”说

2023-06-22 13:35:32 央视网

央视网消息:纵览天地,与时光作伴。一笔一划写端午,写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怀与浪漫;一文一物,寂静无言,却是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。

穿越古今,听千年回声。文物会说话,吹动彼时的风,让古人的生活跃然纸上,也带我们赴时光之约,透物见人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浙江宁波博物院,有这样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,上面有“四人排排坐、持桨竞渡”的图案,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件“羽人竞渡纹铜钺”。看上去是不是很像斧头?这样一件铜钺和端午有什么样的渊源?我们又是否能从中探秘中国龙舟的前世今生呢?

宁波博物院院长 张亮:两千多年前,大家可以想象,在战国时代,越地的先民已经在做这种竞渡的行为,可能是比赛,也可能是一种出行方式。但是,跟我们今天奋力划桨的状态何其相似。

这件羽人竞渡纹铜钺高约10厘米,刃宽12.1厘米。一面是素面没有纹路,另一面则铸有边框,框内上方为双龙纹,下方以弧形边框线为舟,上坐四人成一排,皆头戴羽毛冠,双手持桨,奋力划船。

宁波博物院院长 张亮:在《越绝书》《吴越春秋》里面,都大量记载了越人是“以船为车,以楫为马”。与此同时,这个地方的人相对来说对于鸟的崇拜比较深,所以经常会用羽毛来装饰自己,经常把自己称为“大越鸟羽之人”。

有龙有船,有羽人挥桨,是不是战国时期就出现了“龙舟竞渡”呢?

宁波博物院院长 张亮:首先它是个舟;第二,它是不是龙舟?不好说,但它一定是我们后期龙舟的一种源流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今天的证据来讲,“羽人竞渡”这种越人的传统是端午的源流之一。

专家猜测,这件铜钺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礼器。

宁波博物院院长 张亮:为什么说这个东西是礼器,而不是更加实用的工具呢?两个原因,第一,这个器形太小,一个成年男子的手基本上就可以把它覆盖掉。 第二个原因,我们经过光谱的分析,它的材质93%以上就是铜。铜这种金属相对来说就比较软,实际上实用性并不强。

而铜钺上的图案更是中华先民尊重自然又不畏惧自然、勇于拼搏的真实写照。

宁波博物院院长 张亮:越人以及越人传承下来的奋力向前、努力推进的精神,依然在这个地方延续着,在每个人的血脉里面存在着。